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儿童用药安全上。世界卫生组织 ( WHO )指出,儿童潜在用药错误是成人的三倍或更高。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6.7万份,14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涉及患者人数的7.7%。
因此,每一位儿科临床医生都必须十分关注儿童用药安全。对已发生的儿童用药死亡病例进行深入、认真分析,以史为鉴,这对预防儿童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具有重要意义。
避坑教训1:儿童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儿童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表明,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等不良反应占有较高的比例。在致死性病例报告中有2例患儿均有青霉素过敏史。这提示有过敏史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其他药物严重过敏反应。
避坑教训2:抗生素是儿童药物致死的主要药物
研究表明, 全部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与死亡病例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均以抗生素为最多。这可能与我国儿童用药的特点有关。统计表明,儿科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在80%左右,不合理用药率高达50%。另有报道, 抗生素预防用药占抗生素使用的比例高达57%。提示临床医生存在严重的抗生素滥用现象。
避坑教训3: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有报告使用生物制品导致死亡27例,其中26例为疫苗,占死亡报告总数的26.7%。疫苗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免疫附加剂引起,如麻疹疫苗和乙型脑膜炎疫苗中的明胶水解物;没有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失误,如卡介苗接种不正确,疫苗注射太深、未按要求接种至皮内等。
避坑教训4: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
101份儿童药物死亡病例报告中解热镇痛药占有5份。有医生在没有查出病因前就盲目使用解热镇痛药,这样不仅会掩盖病情,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避坑教训5:超剂量用药
儿童药物致死病例中有多例超剂量用药。1例患儿单次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达2g,(按体质量推算应为0.64g ),且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滴注;另一患儿单次给予头孢哌酮 钠舒巴坦钠实际剂量为1g,按体质量推算应为0.6g。
避坑教训6:不按说明书用药
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明确指出“给药前需进行过敏试验”,并要求以原液稀释后进行皮肤过敏试验。1患儿却未按照说明书进行过敏试验即给药,结果致患儿死亡。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说明书中明确指出:本品尚未有儿童用药经验,严禁儿童使用。
儿童用药建议1:密切关注儿童用药后的过敏反应
临床常见的过敏性休克发病急,进展快,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儿童用药过程中应给予密切关注,一旦出现过敏样症状应及时抢救。有过敏史的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更应当加强监护。
儿童用药建议2:严格控制儿童用药剂量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有按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多种方法,无论何种方法计算出的剂量还必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新生儿和肾功能较差的患儿,用药剂量宜小、次数宜少。抗癫痫药要根据血药浓度进行剂量调整。
儿童用药建议3: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关注应用中的安全
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提示儿科医生应在明确诊断基础上,合理使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
儿童用药建议4:重视疫苗的接种安全, 强化疫苗接种监测工作
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应当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当及时救治。而对不良反应的详尽监测和调查对确定这些反应的原因是必要的,工作人员必需了解对不良反应如何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正确的调查对确定事故原因并纠正免疫的实施至关重要。
儿童用药建议5: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儿科临床医生需要严格掌握解热镇痛药物的用药指征,注意剂量范围及疗程,尤其和许多药物如利尿剂、甲氨蝶呤、类固醇激素等同时应用,更需谨慎。必要时选择更安全肝肾负担更小的剂型,如栓剂类解热镇痛药,儿童常用小儿布洛芬栓解热镇痛,使用时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儿童用药建议6:尽量减少联合用药数量
多例患儿药物致死病例中存在多药联用现象。对于婴幼儿和患有严重疾病儿童应尽量减少多药联用数量。婴幼儿器官组织发育尚未成熟,肾脏、肝脏排泄解毒功能弱,多药联用特别是注射剂多药联用,向患儿体内输注大量液体,加重患儿肾脏、心脏负担,容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儿童用药建议7: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必须慎之再慎!
由于儿科用药的特殊性,用药中要尽量避免超剂量用药,并控制给药速度。药品说明书中规定了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溶剂、配液完成后放置时间、给药速度等内容,这些均为药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儿童药物致死病例中出现了超剂量给药、溶剂使用错误、给药速度过快,还可能有栓剂直肠用药误口服等不合理用药问题。
注:以上内容改编自医学界儿科频道,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